本文提要:建立稳定、科学的物业管理人力资源保障体系,以解决物业管理企业中面临的日益严峻的人力资源问题,物业管理作为新兴的以人力资源及智力输出为特征的服务行业,更要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物业管理企业数量也高速增长,但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已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了保障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确保企业的核心资源——人力资源稳定发展。建立稳定、科学的物业管理人力资源保障体系,以解决物业管理企业中面临的日益严峻的人力资源问题。
一、我国物业管理行业人力资源现状
1、从业人员和高层次管理人员数量无法满足行业飞速发展的要求。
(1)传统思想认为物业管理是一个低技术、劳动密集型服务性行业,主要从事的只是一些简单的保安、清洁、绿化和维修工作,不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因此也就缺乏良好的用人机制,造成行业吸引力不大。
(2)物业管理在国内尚属新兴的微利行业,薪酬福利制度不足以吸引社会劳动力和高层次管理人才。目前,我国物业管理企业有2万多家,而一级资质的企业没有超过100家,一级资质企业的比例不足0.5%,行业中领头企业过少和企业中人力管理开发制度不完善制约高层次管理管理人员向物业管理行业的流动。就目前行业中,保安员出现招聘困难的局面,就是行业中的薪酬待遇与社会其他行业相比没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具体表现。
(3) 社会供应渠道狭窄,www.dichanshequ.com导致人才供求失衡。近几年,虽然一些大中专高校先后设立了物业管理专业和一些培训机构开设物业管理培训课程,但由于行业发展过快,之前的人才培养滞后,且在数量上相对于行业所需要物业管理从业人员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目前,我国物业管理人才的供应渠道还主要是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社会供应渠道的狭窄导致了整个行业的人才供求仍然失衡。而从事在服务一线的工作人员更是要求年轻但服务技能要高,这种矛盾势必造成人员的供求失衡。
2、从业人员的素质无法满足行业的发展要求。
(1) 行业中缺少物业管理方面的专才,由于物业管理属于新兴行业,企业中的物管人员一般都是承袭传统物管的经验者,他们对实际操作可能更为擅长,但是他们缺少与经验相匹配的管理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虽然物业管理学科广泛在大中院校开设,但缺少实际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从而造就了掌握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却没有足够经验来实践的理论者以及经验理论都欠缺的不合格物业管理者。
(2)人力资源配置失衡,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失调。大多物业公司设置各个管理部门,从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浪费极大,使企业管理经营成本增加;相反,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工作量极不饱和,复杂的现代化设施、设备出现的重大技术问题却仍需依赖专业公司。
(3)缺少系统化人才培养方式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开设了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层次多样化,授课对象很广,数量也非常巨大,而且质量在逐步提高。但在多数物业管理教学中存在着设置的课程脱离企业运作的实际业务等问题。随着物业管理市场的不断扩张,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物业管理服务已成为当前的新趋势,这就要求各大专院校要转变当前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引进合乎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式,通过实践环节与企业结合起来加深理解和把握所学的知识。在企业内部,没有真正理解培训的作用,很多企业只是狭窄地理解培训,并没有把培训和发展放在一起考虑,进行规划和实施。对培训工作没有做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等。造成企业内部培训工作无法起到培养企业内部员工的作用,无法促进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从而进一步使整个行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不能保证行业发展的需要。
(4)后备人才培养不足。众多物业管理企业没有人才发展战略,不重视对后备人才的培养,或者不知道怎样培养大批高素质、高品质的物业管理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就使企业无法适应行业多元化良性发展,不能为企业市场竞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力。
3、从业人员的劳动积极性不高,行业从业人员流失严重。
由于行业企业中的激励机制不完善,无法调动从业人员在行业服务中的积极性。相当部分企业处于偏向单纯的物质激励的阶段,没有健全、完善的、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激励机制,但由于行业性质,众多中小型物业管理企业在对员工的物质激励上也无法满足从业人员的需求,更由于行业中众多企业文化建设
《谈物业管理行业人力资源保障体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