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物业的生存困境提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上海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收费有三种定价形式:一是售后房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费执行政府定价
更多 精品源自 房地产 (www.dichanshequ.com)直面物业的生存困境
叶锋/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20130930
“10年间,成本增加了两倍,但物业费却不调整,这样的亏本生意,怎么做?”《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近期就物业服务业进行的调研中,听到不少物业公司的抱怨。
从调研情况看,成本上涨凸显的收支倒挂是许多物业企业普遍面临的营收困境。但另一方面,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存量房市场的逐渐增大、技术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物业服务产业的潜力也逐渐显示出来。
上海:物业企业现“普亏”
作为国内房地产市场最发达的地区,上海的物业服务市场在全国具有代表性。
目前,上海共有住宅小区10800多个,建筑面积约5亿平方米。其中,商品房住宅小区5500余个,售后房住宅小区近5300个。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上海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收费有三种定价形式:一是售后房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费执行政府定价。根据1996年确定的有关标准,多层住宅管理费每户每月4.5~7.5元,高层住宅每户每月5~10元,其他还包括水泵运行费、保洁保安服务费等。二是普通商品住宅执行政府指导价。根据2005年的有关办法,住宅物业服务项目分为综合管理服务、公共区域清洁卫生服务、共用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等五项,收费标准分五级并设立最高收费标准,按照房屋建筑面积计费。三是别墅等高档住宅小区执行市场调节价。
调研发现,运行多年、执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物业服务已出现较普遍的成本倒挂。虹口区虹三花园小区物业企业景瑞物业负责人向本刊记者算了一笔账:虹三花园物业费近10年没有变化,但一名保安的月工资从450元涨至1450元,外加加班费、服装费、社保基金等加起来共3300元,上涨了6倍多,“公司连年亏损,只能靠母公司补助”。景瑞物业一度有“撤盘”的打算。
知名的万科物业也面临同样困难。上海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目前管理着上海30多个小区,绝大部分是万科自己开发的项目。2012年,公司实现了800多万元的盈利,但总经理黄圣告诉本刊记者:“去年物业主营实际上亏了900多万元。公司能盈利,主要是靠万科地产公司给予的物管费价差补贴和品牌支持费,以及其他一些多元化经营。”
他说,公司目前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75%左右,每年一线职工的流失率达到80%左右,“现在做物业确实比较困难”。售后房小区的物业经营更是入不敷出。
万科物业副总裁朱保全8月份在一次论坛上提到物业“被开发商欺负”而不得不承受的额外成本。他说:“譬如说一个10万平方米的小区,开发商开了4个门。对于开发商来说,多开几个门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对于物业服务公司来说,每多开一个门,物业服务公司就要多配置好几个秩序维护员来站岗值勤,这样物业服务企业每年的人工成本可能就要多出来十多万元,而且小区秩序维护工作的难度也相对大了很多。”
从上海各区县房管部门掌握的情况来看,从2012年至今,上海物业服务企业主动退出管理的小区约有220个。一些物业企业还陷入“亏损---降低成本---服务质量下降---居民不满---物业费调价难---亏损”的怪圈。
不可过度依赖“物业费”
针对物业服务成本倒挂的现状,上海的政府部门和企业均已开始着手应对。
一是调价。上海去年开始对售后房物业服务收费标准进行上调,并将用三年时间逐步调整到位。比如,在去年9月1日实施的首次调价中,多层住宅管理费由每户每月4.5~7.5元调整为5~9元;高层住宅管理费由每户每月5~10元调整为6~12元。保洁、保安等费用也均有上调。对物业服务达标的企业,还以考核奖励的形式给予补贴。
商品住宅小区的调价也逐渐增多。去年上半年,上海万科物业完成了对闵行区万科城市花园新区的调价。黄圣介绍,公司先是向业委会、居委会和当地房管办事处公布账本,并在小区张榜公布详细的收支情况,然后联合业委会向居民登门作解释并发放选票。结果,别墅和公寓的物业费分别从每平方米每月2.3元、1.5元上调到3.5元和2.28元,且仍有92%的业主在“续聘物业”和“同意物业管理费调价”选项上打钩,表示支持。截至目前,上海万科物业3年来已经在管理的12个项目中实现了物业费成功提价。
二是减支。比如,虹口区虹三花园小区为保证小区电梯顶部的机房正常运转,大多配有24小时运转的空调。景瑞物业监测发现,如果为空调安装一个定时器,就既可保证电梯安全,又能节能降耗。安装一个定时器200元钱,2个月省下的电费就能收回成本;再比如,小区公共场所的照明,通过红外线感应、声控、触摸等改造,并把部分灯泡换成节能灯或LED灯,也能够逐步回本。
三是多元化创收。记者调研发现,一些物业企业从停车费和小区广告位收入中获取的收益能一定程度上帮助填补亏损漏洞。通过拓展送水、家政等“增值服务”,也能够带来额外收入。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调价能为物业企业短期“止损”,但难以完全应对各类成本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和压力;从长远来看,物业企业经营必须降低对单纯物业费的依赖度,要用好住宅小区这个“经营服务阵地”,拓展多元经营的思路才是物业服务的真正出路。
“物业服
《直面物业的生存困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