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皇家园林项目的理解提要:兼收中国园林中的造景意境,加入西式园林中的平面构成手法,婉约和恢宏大气的结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更多 精品源自 房地产 (www.dichanshequ.com)对一个皇家园林项目的理解
“我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矛盾冲突的时代。我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如何理解这种矛盾冲突的性质,如何适当地处理这种冲突,解决这种矛盾。又如何在这种矛盾冲突中使自己与之能适应。”
《三松堂全集》第一卷——冯友兰
矛盾正以幻化的魅力完美的存在
卖房子VS卖生活方式VS创造生活方式;
品牌宣传和促销结果兼顾VS理念先行产品为基;
“不做最好只做最贵”VS“高调亮相、中价成交”。
完美的推广是让客户接受我们的理念;
更高的境界是和目标客户共同创造和实现这样一种生活理念。
第一节 通过产品本身的思维扩展
一、案名及规划卖点对目标客户的心理暗示
形象:豪/产品:奢/价格:贵/品质:尊/心态:禁
二、皇家园林特征
(一)规模浩大、面积广阔、建设恢宏、金碧辉煌,尽显帝王气派;
(二)建筑风格多姿多彩。既有南方小巧园林风格、也有少数民族风格、甚至还有吸收欧洲文艺复兴时的“西洋景”;
(三)功能齐全。皇家园林中集处理政务、受贺、看戏、居住、园游、祈祷以及观赏、狩猎于一体。
三、建议
(一)产品迎合带来的是资金和成本的投入;
(二)理念的宣传和中国传统园林特点的挖掘是实现项目推广“以小博大”的上策。
四、园林释义
(一)中国园林存在的价值
园林历来是人们亲近自然的重要媒介。林语堂说:“中国人具有特殊爱好自然的性情。崇拜田园生活的心理,也渲染着中国整个文化。”中国古典艺术讲究的是神、势、气,中国艺术历来主张“师法造化”,“观象于天,观法于地”,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古代中国先哲们的时空观是互补共生的,并不像西方近代哲学和科学将时间与空间割裂开;这种古代中国的艺术哲学是一种朴素的整体美学观。其艺术创造追求于象形、图解,追求“术而不作,慎终追远”。
魏晋南北朝以后,隐逸文化迅速发展。隐逸文化的发展对后世文化的思想和生活更有久远的意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那些名仕都是隐逸文化和士人园林美学推崇的典范。隐逸文化的成熟对士人原理的发展给予了极大促进。自此后,千方百计营造出富于自然气息的园林成了中上层阶层普遍的生活内容和文化内容。园林让人回归自然,顺乎本性。不管利禄多么诱人,宠辱怎么缠身,园林始终是体验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最高层。
城市宅园则应着眼于幽,以深幽而获致闹中取静,“拟求幽僻地,安置疏慵身”。从观万物生意到感受人生在自然中应有的那种和谐的韵律,以此开拓,实现无人凑泊、生机流行的最高境界,这是宋代理学的全部精神所在。
造园,可以寄托不合流俗的隐逸情思。
园居,可以借此追求自由、闲适,与世相忘,获致返朴归真的愿望。
(二)中西园林差异
中国传统造园讲究“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而西方提倡“人定胜天”;
中国古典园林蕴含着丰富的寓意,植物在其中被赋予了人性化的品质;
兼收中国园林中的造景意境,加入西式园林中的平面构成手法,婉约和恢宏大气的结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的演替不是梯形的,而是波浪形状。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尚未达到高峰时候,已经孕育着较高层次的需求;在较低层次的需求高峰过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能起到主导作用。处于高峰状态的需求在人的生活意识中起着主导作用,是行为组织的中心。
生理的/爱的/自我实现/安全的/尊重的
人类的居住理想是在满足基本居住功能的同时,满足人类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五、关于意境的阐述
“意境”一说最早可追溯至佛经。佛家认为“能知是智,所知是境,知来冥境,得玄即真”。按字面来理解“意”即意象,属于主观范畴,“境”即景物,属于客观范畴,也谓哲学中常提到的“能指”与“所指”。然而,“意境”作为一个更加具体的美学概念,不能被简单的看作是意与境的叠加,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心理学和哲学意味,它的包容特征使其成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范畴。
意境这一范畴包含了经验、情感和思想,是中国文人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它通常是通过表现有限而给人无限的感受,即“景外之景、弦外之音”。因此,中国古典美学特别强调艺术中的“虚境”。即强调虚实结合,即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让幽深的意境半含半露,或是把美好的意境隐藏在一个或一组景色的背后,让游者自己去观赏、联想,去领会其深度。更为重要的是,此种境界还包含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情感归宿的执着追求。
然而,如何才能通过表达有限而给人无限的感受呢?中国古代“玄学”亦对此有所思考,主要表现在其“贵无”的思想。尽管其基本出发点是在现实生活中,但它特别追求在情感中达到对无限的体验,同时又将这种对无限的体验诉之于对人生的体验。这样的一种境界,恰恰正是审美的境界!对于“意”的了解是一种即需要“象”但又超脱于“象”的领悟,即超越有限而对“无限”的体验。领悟事物即不能执着于色相,又不执迷于空虚,因为色相只是道的表现形式,它变化无定,但又不离开了色相,执迷于空,因为离开了色相,便无从找到道了。
皇家园林既依托和从属于中国园林但又自成特色;中国园林集大成于中国哲学思想但又变幻为无数种客观存在;对于他们的探究就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追寻。
不但是中国士大夫追逐的居住梦想,更深深的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
《对一个皇家园林项目的理解》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