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系统的构成特点
(一)智能大厦的分级。
我们可以根据智能大厦功能的综合程度,具体评价其智能水平的高低优劣。
因此当智能大厦分级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察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的构成关系,例如 我们可以参考下列的分法。
·初级、较低级——有电话共享服务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防灾防盗系统等。
·中级、一般级——初级之外还有个人计算机共享的配套程序,可用于通信服务。
·高级、共享级——中级之外还有计算机系统的一切共享服务。
以上是仅按经济性及通用性分级,其实它们都有逐步扩充的可能。今天的基本级可能明 天发展成中级,后天发展为高级,高级的成为更高级,成为智能城市网络的一部分等等。给出分级标准只是为了便于说明条件,并非一定要分级。
(二)智能大厦系统范围的划分。
智能城市是由智能大厦、全电气化住宅、公寓群及工厂构成,所以基本上是HA/FA/O A/IM的综合体。当然也可以分别视为自动化住宅(HA)、自动化工厂(FA)、自动化办公室(O A)、智能大厦(IM)。在结构上将由大厦智能化(BI)、通信智能化(CI)、电源智能化(EI )、办公自动化(OA)及保安系统自动化(SA)所组成。
(三)智能大厦的规划要点与必备的电气设备系统。
1.智能大厦的规划要点。
智能大厦的智能来自于下列软件的集成综合运作:
(1)遥控通信/自备交换自动化(CA);
(2)办公室工作信息自动化处理(OA);
(3)大楼管理自动化运转(BA);
(4)防盗、防火、防劫自动化保安管理(SA);
(5)自动换气,自动调光,环境舒适化(MA)。
除了应该具备上列各项外,还应增加如何定期及不定期维修硬件等。
2.必要的电气设备系统。
从规划角度来看,必要的电气设备系统一般包括:
(1)信息交换系统(CS)——如电话通信、工作站通信、图像通信;
(2)大楼综合管理系统(BS)——如节约能源、安全控制、环境管制。
大楼监视控制必要的设备包括:
(1)新型电话机;
(2)信息网络,如LAN、WAN等;
(3)数字式用户交换机(简写为数字式PBX);
(4)电子计算机;
(5)电源设备。
除了上述必要的设备外,智能大厦还需要另外一些设备,它们随着大厦内企业规模和业务种类而有所不同。办公大楼信息系统通信组合概念如图7-7-4所示,它把大楼信息通信系 统与外界的网络相接通,构成了多重组合智能关系。
以数字式PBX为主体的通信系统,综合了以电子
智能大厦里的各种通信仪器与大厦、公用通信线路、专用线路甚至高速数字线路的联系必须以数字式PBX或新型电话为核心。所以今天智能大厦的发展,与它们有很大的关系。
数字式PBX已经能够综合传统电话的功能,并增加存储交换功能、数据终端机存档功 能、声音传递功能及连接专用线功能,若再加上新型电话机连接办公室计算机服务、记录声音服务、文字处理服务及用住宅设备接通专用线路的功能,就会如虎添翼。但PBX的能力 有限,当需要高速通信(超过64dbps传输速度)及图像通信时,它会一筹莫展,就需要中心计算机的帮助。所以今天智能化的发展,是数字式PBX、新型电话机及OA用计算机三者的 功劳。
不但要研究通信系统,还应探讨办公业务处理(OA)与楼宇自动化(BA)之间的互相作用。例如对于特定用户,NTT提供业务用电视(ITV)、教育用电视(ETV)、医疗用电视(MTV) 等电视通信系统。对于INS模式系统还要考虑信息积累、变换媒体通信功能等。
对于通信收费,日本采用固定单价收费,不论使用多少都没有折扣。而美国对于大用户 有合同性折扣率(大用户能得到七折优惠再以八折分租给别人),以节省大楼管理费用,因此 在美国除了上述机种外,还需要其它必要的软件及机器。
3.电源设施应有的配合,请参照有关规定。
4.空调设备应有的配合。
新一代办公环境的四个要素是声、热、光及卫生。除了光以外,其它要素的效果都将直 接或间接地受到空调设备好坏的影响。若空调设备系统缺少灵活性(flexibility),则将损 害到智能建筑的功能,所以要特别关注空调系统。
(1)目前是发展时期,所以应该预留多少,需要设计者与所有者协商之后才能决定。虽然结果常是根据爱好而做出结论,但一般来说,建筑物的规模越小,越需要考虑因将来安置 机器,而考察确保施工方便的位置与空间。
(2)大楼里空调系统宜采取区域划分方式进行规划。属于独立部门的大楼,用这种方式很容易规划好;但是租赁大楼由于租户的使用情况不一,所以对于租赁大楼则不宜采用。按 保安需要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区域,如表7-7-2按以下程序处理。
①轻级保安区是出 租性工作室区域,由于工作人员大多吃住在这里,所以室内环境较为重要,冷气、暖气系统往往随住户爱好而变化,应多考虑温度控制和隔间变化带来的影响。要根据模数单位确定区 域的大小,或按终端计算机或复印机等OA机器配置要求进行考虑。接待室和会议室要另外考虑室内换气等。但不论采取什么方式,今后的智能建筑最好按一人一台计算机终端进行设 计。轻级保安区的负载变动幅度约在20(kcal/h·㎡)[23.26w/(h·㎡)]左 右,采用小型悬挂式空调最为合适,建筑物设计施工时应按这个标准装设。
②中级保安区仅占出租面积的10%上下,但墙砌到天花板高度,相互之间完全隔开,每小时平方米产生热量75~150kcal(314~628KJ)(SH),冬天也需要使用冷气 。好在这种区域分布在建筑物中心,便于设置冷却水管等。设计时不但要预设冷却水配管,还要预留修理漏水用的进出空间及从空调机接出冷风的空间,这样才能应付自如地暂停区域 供水来修理漏水。
③重级保安区都是与中心计算机相关的房间,保安、载荷、自由进出方式和层高都比其 他区域讲究,约占建筑面积5%~7%,也必须留有冷却水管的配置和维修空间。由于有些租户为了保密性可能要求专用配管,所以管径不要太大,占满预留空间。这个区域的冷气负 载约为500kcal/(h·㎡)[581.5w]左右。为智能管理专设的主计算机和数字式P BX室等的冷热源或空调机都应分设专用为宜。
(3)0A办公时代讲究省能省力,智能建筑更是如此。
“省能、省力第一”的时代已经过时,现在是“智能(全能、方便、有效)、进取”的时代,是以积极开发(努力生产、调节生产、控制生产)来代替消极的节省能源人力(当然不是 放弃节约能源人力,只是不再一味主张省能省力)的时代。例如在OA办公时代,有“时间外”(正常办公时间外)的观念;时间外用电增加了大楼设施的消耗,是应按高价计罚并限制 用量。但在讲究智能的今天,为了迎接国际通信密集化、高速化的需求,不得不采取“时间外也是时间内”的做法,缩小昼夜不同时间用电的单价差额,以满足不同用户的用电需要。
对于时间外的问题,以前是以全公司为对象,今天改以“科”为对象进行区域划分。但 是如果要兼顾省能省力,就还要智能地操作控制空调设备,所以大楼空调必
①降低空调机与风槽间的空气阻力;
②大温度差送风及送水;
③变流量送水系统(VWV方式);
④空调面积变化时传送动力的适应效率;
⑤湿度、CO2粉尘控制的经济运转。
关于节省热能,则应按照下列原则实施:
①了解冬季所需热能,把握整个建筑的负载特性,设计以热能再生为重点的系统。因为 智能建筑中控制湿度最为重要,所以不必考虑使用外气进行房屋冷却。
《智能大厦构成及其特征》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