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房地产资料就上地产社区!
当前位置:地产社区地产学堂法规条例地方法规江苏省常州市"十一五"安全生产规划

常州市"十一五"安全生产规划

浏览:6643次 /  时间: 01-04 21:46:05  来源:http://www.dichanshequ.com  江苏省

    (常政办发〔2007〕126号)
    二○○七年七月二十一日
    常州市“十一五”安全生产规划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根据《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江苏省“十一五”安全生产规划》(苏政办发〔2007〕29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单位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在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基础管理、深化专项整治、提高安全意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均有所下降,重特大事故得到了有效遏制,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趋于好转。
    但是,全市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工矿商贸等领域伤亡事故多发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造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社会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安全生产法制观念仍然不强。二是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监管力量不足,监管监察缺乏权威性和有效性。三是企业主体责任没有落实到位,行业管理弱化,企业管理滑坡,安全生产没有成为许多企业的自觉行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还没有落到实处。四是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分布、分类没有完全摸清,少数重大事故隐患尚未得到有效治理。五是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同时安全生产科技相对落后,尚不能为安全生产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机遇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际职业安全健康标准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将推动企业进一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职业安全健康标准。挑战是: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在短时间内难以根本改变,安全保障水平低的企业还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从业人员结

www.dichanshequ.com 构变化和人员流动加快,安全意识和技能不能适应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安全生产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工作全局,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健全安全法制,落实安全责任,强化监督管理,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安全投入,倡导安全文化,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我市安全生产状况的进一步稳定好转。
    (二)总体目标
    到2010年,全市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基本建立,全市安全生产各类伤亡事故和死亡人数与“十五”末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及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事故多发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善,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05年末下降35%以上,工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25%以上;职业危害严重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政府、企业对安全生产和安全科研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先进的安全技术进一步得到推广和应用,安全生产各项指标保持全省前列水平。
    (三)分类目标
    1. 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目标
    到2010年,建立、完善全市安全生产监管网络体系,乡镇(街道)配备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加强安全生产监察队伍建设,提高安全生产监察人员素质;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和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足额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他企业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 重大危险源监控目标
    到2010年,逐步建立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和企业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监控,做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靠科学、监控有力,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3. 职业危害监督检查目标
    到2010年,有毒有害场所职业卫生达标率达到70%以上;高危行业、职业危害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加大。
    4. 安全生产专业人才建设目标
    到2010年,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国家规定应持证从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注册安全工程师队伍不断壮大,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素质及各类安全生产专业人才满足当时安全生产的需要。
&nbs

www.dichanshequ.com p;   5. 安全文化建设目标
    到2010年,安全生产常识宣传教育普及到全市各个行业和公民之中,社会的安全意识、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增加等同步推进。
    6. 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先进的安全生产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逐步推广应用,安全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有较大幅度提高。
    7. 社区安全建设和乡镇(街道)达标目标
    到2010年,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和村委(社区)的安全保障机制和各项制度;力争完成对社区内安全隐患(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等)的普查建档工作,建立安全网络,责任落实到人;把安全生产教育活动列入乡镇(街道)、村委(社区)的日常工作。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
    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精干高效、保障有力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健全各辖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充分发挥市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的作用,协调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二)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平台
    建立高效灵敏、反应快捷、运行可靠的信息体系,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化水平,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快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办公自动化建设,与市政府的电子政务平台形成有机的整体。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网站建设的基础上,新增7个辖市、区节点,建立全市安全生产各类专用数据库,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组建面向全市的安全生产信息网络系统和数据中心。
    (三)提升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支撑能力
    整合科技资源,培育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发展与安全生产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搭建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发展。促进科技研发机构建设,造就安全生产科技创新队伍。充分利用全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专业人才的优势,积极研制开发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软件,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加强安全生产技术数字化、信息化产品的开发研制工作。采取政府注入引导资金,企业投入主要资金的方式,大力开展安全生产的科技推广工作。
    (四)加强安全专业人才培养
    通过社会招聘、定向培养、在岗学习等办法,多渠道培养、选用安全生产专业人才,建设一支数量足、质量优、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安全监管人员队伍,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等综合素质,为实现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稳定好转提供智力支持。
    (五)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和手段
    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

www.dichanshequ.com 行政手段,通过法律约束、政策导向和行政监管等多种途径,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和手段。认真落实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和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定期公布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完成情况。在生产经营单位中全面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建立起完整详细的安全生产台帐和各生产环节、各岗位安全质量责任制。加快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和职业卫生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六)强化安全生产培训和推进安全生产教育
    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第3号令)、《江苏省安全生产培训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苏安监〔2006〕5号)文件精神组织安全培训。强化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培训。重点做好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非煤矿山等行业的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的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依托在常高校安全工程方面的教学力量,培养安全工程本科生、研究生等专业人才。

[1] [2]  下一页


标签:暂无联系方式江苏省法规条例 - 地方法规 - 江苏省

联系本站| 免责声明| 地产学堂| 建筑工程 | 房地产下载| 标准下载| 下载帮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