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房地产资料就上地产社区!
当前位置:地产社区地产学堂法规条例地方法规山西省山西省机构编制管理规定

山西省机构编制管理规定

浏览:6910次 /  时间: 01-04 21:46:05  来源:http://www.dichanshequ.com  山西省
    (二)撤销或者合并机构后职责的消失、转移情况;
    (三)撤销或者合并机构后编制的调整和人员分流情况。
    设立、撤销或者合并行政机构内设机构的方案,参照本条规定制定。
   
第三章 事业单位设置和职责管理
    第十九条 事业单位设置,应当以搞好公益服务为目标,做到基础优先、门类齐全、区域均衡、体现公平,建立公益目标明确、投入机制合理、监督制度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的事业管理体制。
    第二十条 省属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的设立,由其举办主体提出方案,经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批;在编制总额内的合并、分设或者变更名称,由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市、县属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由本级机构编制委员会提出方案,报上一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其中,县属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还应当报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备案。
    市属正、副处级,县属正、副科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由本级机构编制委员会提出方案,报上一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其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由其举办主体提出方案,报本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第二十一条 事业单位的职责配置应当遵循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并在机构设立时一并确定。
    第二十二条 非经法律、法规授权和国家规定,事业单位不得承担行政职责;非公益服务性职责的机构不得批准为事业单位。
    第二十三条 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应当根据其职责配置的不同情况,确定为财政拨款、财政补助或者自收自支。
    第二十四条 设立事业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二)有规范的机构名称;
    (三)有明确的举办主体;
    (四)有明确的职责;
    (五)有合法、稳定的经费来源;
    (六)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必需的设备设施;
    (七)业务范围涉及国家实行资质认可管理或者执业许可管理的业务事项,应当具备相关业务归口主管部门的资质认可或者执业许可证明文件;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www.dichanshequ.com     第二十五条 事业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的原则,设立必要的内设机构。设立内设机构应当在职责分解的基础上进行。县属以上事业单位内设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由其举办主体报本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第二十六条 事业单位的名称应当规范、准确,能够反映其机构的性质特征、举办主体、所在区域、主要职责、组织形式等内容,并与党政机关、企业、社会团体、市场中介组织的名称相区别。
    事业单位的名称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机构的地域位置或者举办主体;主要职责或者工作性质;机构组织形式的中心词。“中心词”一般称为院、所、校、社、馆、台、站、团、队、园、中心等。
    省属及省以下事业单位的名称不得冠以“中国”、“全国”、“国家”、“中华”等字样。
    第二十七条 事业单位的规格一般应当比其举办主体的规格低一格:举办主体为正、副厅级,正、副处级的,事业单位一般应当分别确定为正、副处级,正、副科级。但是,规模较小、任务较少的,可以再降低半格确定。事业单位内设机构的规格应当比事业单位低一格:事业单位为正、副厅级,正、副处级的,其内设机构应当分别确定为正、副处级,正、副科级。
    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的规格,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规格比照本级行政机构的规格确定。
    第二十八条 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予以撤销:
    (一)一年以上未履行职责的;
    (二)承担的职责已经消失的;
    (三)机构性质改变的;
    (四)举办主体决定撤销的;
    (五)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销的。
    第二十九条 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应当制定方案。
    设立事业单位的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本规定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条件;
    (二)设立机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机构的规格;
    (四)内设机构的数量、名称、规格和职责;
    (五)编制、领导职数和编制结构。
    撤销或者合并事业单位的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撤销或者合并机构的依据或者理由;
    (二)撤销或者合并机构后其职责的消失、转移情况;
    (三)撤销或者合并机构后编制的调整和人员分流情况;
    (四)撤销或者合并机构后其资产的处置和债权债务的清算情况。
    设立、撤销或者合并事业单位内设机构的方案,参照本条规定

www.dichanshequ.com 制定。
   
第四章 编制和领导职数管理
    第三十条 行政机构、事业单位的编制,应当根据其职责配置、编制标准等条件,遵循精简的原则核定。
    第三十一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按照编制的不同类别和使用范围审批编制。行政机构使用行政编制,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不得混用、挤占、挪用或者自行设定其他类别的编制。
    第三十二条 行政机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的编制,应当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
    各级行政机构的行政编制总额,由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在国务院批准的行政编制总额内提出分配方案,报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批;各级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事业编制的年度总额,由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报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批。
    省属事业单位核定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事业编制,由其举办主体提出方案,经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批。
    市、县属事业单位核定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事业编制,由本级机构编制委员会提出方案,经上一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上一级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批,省、市级机构编制委员会可以授权本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适量编制。其中,县属事业单位核定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事业编制,还应当报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备案。
    事业单位核定自收自支事业编制,由其举办主体提出方案,报本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行政机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核定编制时,不得突破国家和省批准的编制总额。
    第三十三条 根据工作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在全省行政编制总额内对特定的行政机构的行政编制实行专项管理。
    专项管理的行政编制,应当用于公安、司法行政(含监狱管理)和国家安全等机关。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调整职责的需要,可以在行政编制总额内调整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编制。但是,在同一个行政区域不同层级之间调配使用行政编制的,由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报中央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第三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议事协调机构不单独核定编制,所需要的编制由承担具体工作的行政机构解决。
    第三十六条 行政机构、事业单位的编制、领导职数和编制结构在机构设立时一并核定,并根据职责的变化,适时调整。
    第三十七条 行政机构、事业单位的编制标准,可以由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提出,报省机构编制委员会确定。
    第三十八条 行政机构及其内设机构的领导职数,一般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核定:
    (一)省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正、副职领导职数为二至四名。其内设机构的正、副职领导职数:编制三名以下为一名;四至七名为一至二名;八名以上为二至三名;二十名以上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增加副职领导职数一名;
    (二)市级人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标签:机构编制  山西省  山西省法规条例 - 地方法规 - 山西省

《山西省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相关文章>>>

联系本站| 免责声明| 地产学堂| 建筑工程 | 房地产下载| 标准下载| 下载帮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