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建立土地储备中心盘活存量资产的经营模式
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土地的使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由无偿占用改为有偿使用。但是,由于管理体制的滞后,各个城市都存在着许多土地使用的弊端。首先是城市土地的多头经营,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那些拥有城市土地的村镇、工厂、机关和学校,都可以随意定价,卖地生财。城市土地成为单位所有,城市政府控制不住,也聚不到财。其二是城市规划对城市用地功能的失控。由于市政府控制不住土地的买卖权,也就难以控制每块土地的实际使用功能,因而造成城市建设布局的混乱。
杭州市政府有鉴于此,进行了城市土地管理制度的创新。1997年建立杭州市土地储备中心--由市政府授权成立经营土地的公司。市政府行先注一定的资金,对全市的土地实行统一收购、统一规划使用功能、统一招投标与拍卖,市政府完全垄断城市土地的一级市场。这种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创新,其效益是多方面的。其一,“金饭碗”内的“油水”不再流失,市政府真正实现了以地生财。从1999至2001年3年的时间,就比按协议批地多收回地价8.4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二,为实现城市规划确定的用地功能提供了保证。由于城市土地的买卖全部控制在土地储备中心,市政府手中有了地,也就有了按规划配置土地的实权,可以根据旧城改造、生产、生活用地的各种需求,做到对城市用地的规划、
3. 实施名牌产品战略占领国际市场的经营模式
经营名牌产品对加强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城市经济实力与提升知名度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城市要想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关键在于经营名牌产品,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国目前最突出的实例是青岛市和绵阳市,他们经营城市打的是名牌产品战略。
青岛市下大力气培育了海尔、海信、青啤、澳柯玛、双星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名牌企业。国家公布的57个“中国名牌产品”中,山东省共有12项,其中青岛市就拥有10项。特别是青岛市的“海尔”家电产品更是驰名世界,在13个国家建立了分厂,在16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海尔”产品,电冰箱的销售量就占美国全年的50%。青岛的名牌产品生产已成为城市的支柱产业,带动了二产、三产的全面发展,已形成互动的产业键。青岛市实施名牌产品战略,构建了城市强有力的总体美誉度,名扬海外,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的吸引力。世界500强企业纷纷登陆青岛,仅2002年上半年就有海外投资的1000多个项目签约。
四川绵阳市的名牌产品是长虹电视机,在发展中国家很受欢迎,促使长虹电视机厂不断扩大规模,现已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电视机厂,年产1200万台。绵阳市政府制定产品经济经营战略,围绕电视机发展其他电子产品,从而使该市成为以电子产品为支柱产业的新兴高科技城市。
4. 实施创新战略为中心城市服务的经营模式
地处北京市北部山区的密云县,为保护首都的水源--密云水库,工业长期不发达,经济增长一直处于北京市所属区县的末位。近几年密云县的领导班子制定了为首都服务,走环境立县、科技兴县、依法治县的创新战略,取得了突出的业绩,经济增长、城镇建设跃居北京所属各县之首。主要的创新举措是:把困难留给自己,为投资者提供服务,将县政府30多处分散的办公楼、县委招待所等拍卖给投资者;招标拍卖街道和建筑物上的广告使用权,道路、桥梁、雕塑的冠名权;用盘活这些存量资产所得的30亿元资金,整治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引进高科技,从而吸引来30多个省市的投资者,资产增量共达120多亿元。
人民日报于2002年9月17日用整版篇幅对密云县进行了全面报导。其总标题是:密云,在创新中崛起。分栏标题有:创新始终是经营城市建设的不竭动力、创新崛起新密云、创新绿色经济、创新创建全国文明城、创新经营城市等。紧接着于同年10月全国市长协会在密云县城召开了市长论坛与城市经营的现场交流会。大家认为,密云快速发展的核心在于创新,无论是经济发展、环境治理都有新思路、新举措,并且善于经营和推销本县的优势。从而获得15项桂冠,如全国生态环境示范县、中国第一个绿色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示范县、科技部火炬计划北京绿色科技产业基地、首都饮用水源基地、中国高校产业基地、北京市园林卫星城镇等。
5.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模式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理论探讨,我们已经认识到,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个体、私营等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对于中小城镇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河南省的长垣县,在既无外资又无国有投资的情况下,大力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就建成一座环境优美、市容整洁、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县城,称为河南的“小温州”。全县现有个体、私营、股份制企业1000多家,个体和私营业主的投资在全县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已占60%以上;在新城区建设的总投资中占98.9%,成为主力军。县政府还对该县外出经商务工的人员,特别是富裕大户和经济技术能人,动员其回乡创业,创办“回归工程”;为其引进资金、技术、项目、信息创造条件。现已建成“回归”企业580多家,仅2000年就有新上的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59个。从而使长垣县形成了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互动的良好局面。
6. 凭借大交通发展大市场的经营模式
我国有许多城市既不通铁路,又无高速公路,长期发展缓慢,实践表明,“要想富,先修路”,已成为城乡发展的普遍规律。这几年我国的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有效地带动了一批城镇的大发展。
例如河北的衡水市,这几年抓住京九铁路穿越该市、贯通南北的机遇,经营建设大市场,组织专门队伍到各地招商引资。很快就使衡水成为北京、天津、重庆、广州等地大公司的投资热点,经营服装、食品、化妆品等各种市场;同时制定政策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使城市经济活跃、人气旺。为改变城市面貌,市政府请来专家进行城市设计。近几年老城区全面改造的总投资高达23亿元,其中98%的资金是通过经营大市场获得的。
7. 突出城市特色经营文化名城
《城市经营新理念模式》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