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房地产资料就上地产社区!
当前位置:地产社区地产学堂房产论文深圳村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应对策略

深圳村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应对策略

浏览:6799次 /  时间: 01-04 22:06:28  来源:http://www.dichanshequ.com  房产论文
www.dichanshequ.com 其是城市建设用地的国有化。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分散、低效的土地开发模式。在推行土地国有化进程中,应该考虑到各区、镇、村的实际,分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与此同时,配套政策的研究与制订工作也应紧紧跟上。对条件不成熟的集体土地实行保留征用制度,征用前仍由原单位按原用途使用,不得非法擅自合资、合作或转让。

    2.明晰土地产权关系以“明晰产权,明确权责”为目标,加紧制定和完善集体所有土地的规章制度,明确其规划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等一系列权利与责任。

    引入西方“土地开发权”的概念,解决城市化过程中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矛盾。

    (三)管理机制方面

    1.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党委领导、政府实施、综合治理”的规划国土管理责任制。

    2.把是否遵守规划国土有关法规及规定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各区、镇要逐级与上级政府鉴定规划国土管理目标责任状,实行规划国土管理“一票否决”制度。

    3.建设土地和建筑违法违章行为的辖区及部门管理负责制。

    (四)布局形态方面

    村镇建设应向空间聚集的方向发展。村镇建设一定要树立市域产业结构分区体系的概念,遵循城市总体规划和次区域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功能组团布局结构的基本框架。

    1.对于城市化水平较市的镇或村,应打破行政界线,树立城市观念,按城市分区或城市片区的要求统筹安排各类用地,以镇或城市功能片区为单位集中配置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调整建设用地结构,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开发,防止城市地区内的农村型土地利用方式,杜绝一户一栋的建房模式,探讨新的居住模式,促进乡村型居住形态向城市型居住形态过渡。

    2.对于远离城市建设区的村庄,应采取必要的扶贫政策的同时,应严格划定乡村建设用地控制范围,禁止乡村建设进一步蔓延和扩张,并整治、改造和合并乡村居住点,改变零星、分散和相互混杂的乡村建设布局形态,建立与城市化相适应的高效、集约的用地布局结构。

    3.对于那些生处于生态保护区内并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构成威胁的村庄,则要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保护为主,异地发展”的原则,由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在一些发展条件较优越的地区划定新的发展区集中建设。

    (五)经济发展模式方面

    1.调整“三来一补”经济发展模式,削弱镇、村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出租土地(或标准厂房)的市场需求,同时积极扶持地方产业发展,培育土地经济以外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2.政府牵头建设暂住人口安置区,切断农民私房出租的市场需求。

    3.要实现特区外农村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就既要使当地村民真正转为城市居民,也要使数倍于当地村民的暂住人口中的一部分真正转为该镇城市人口,吸引和鼓励较高素质的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投资者以及其它村镇发展需要的人才在这里扎根落户,从而改变目前当地人与外地人“油水分离”的状况,使之逐渐融合成当地的市民整体。

    (六)规划编制与执行方面

    1.继续完善规划编制工作近几年特区外的规划编制主要集中在次区域层面,可操作性不强,难以指导具体的管理与决策。过去虽以镇为单位编制过规划,但大多深度不够,也都未能通过审批。因此,未来特区外规划编制的重点应放在分区规划及法定图则层次,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以总体规划和次区域规划确定的组团结构来编制分区规划,必要时可打破镇、村的行政界限,以加强组团内村镇建设的协调管理。待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对特区外围行政区划按城区的概念和规模进行细分。

    2.引导各级政府和村民支持规划(1)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以减少规划管理过程中的地方阻力。尤其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条件下,取得镇、村行政部门的支持是规划实施的必要条件。

    (2)村镇规划直接涉及到村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应取得村民的支持与配合。规划应通过多种方式征询村民的意见,并在规划中设身处地从村民的角度考虑未来村镇发展的策略及其对服务设施的需求,以取得村民对规划的支持。此外,为了使村民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规划,规划管理部门还将专门编制通俗易懂规划实施手册,发放到村民手中,使其对建设管理程序一目了然,便于按章办事。

    (3)责成基层规划管理部门——管理所按照规划制定实施保障措施,并实行规划实施目标责任制,使规划成为管理者、开发者、以及村民之间的共同契

www.dichanshequ.com 约。

    结语:

    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对村镇建设的控制与引导,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应当重点研究的课题。我市村镇规划的实践表明:(1)村镇规划管理的核心是土地管理,而现行的土地所有制的“双轨制”及其与之紧密相关的镇、村两级行政体制是造成村镇建设失控的根本原因;(2)建立与地方经济相适应的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及农村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前提;(3)对非建设用地的保护与控制是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4)高瞻远瞩同时又因地制宜地区别对待不同发展阶段的村镇问题是始终不能放弃的基本原则;(5)以政府积极干预和引导的方式推动村镇建设尽快与城市化进程同步是近期工作的主要手段;(6)建立科学的研究体系、民主的决策体系、高效的行政体系以及严密的法规体系是村镇规划得以有效实施的根本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①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深圳;
    ②王富海:经济体制转型期的深圳总体规划实践,《城市规划》1996年第6期
    ③高焕喜:我国农村城市化问题刍议,《中国农村经济》,1995年第2期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中国城市土地使用与管理,1994年
    ⑤郑重:探索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之路,改革,1995年第4期
    ⑥韩亚珠,农村城市化道路的选择,经济问题,1995年第1期

上一页  [1] [2] 


标签:深圳  房产论文房产论文

《深圳村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应对策略》相关文章>>>

联系本站| 免责声明| 地产学堂| 建筑工程 | 房地产下载| 标准下载| 下载帮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