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墙面瓷砖镶贴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提要:瓷砖在水中浸泡时间不够,致使瓷砖吸收砂浆水分,使砂浆早期脱水;或浸泡后的瓷砖未晾干,镶贴后产生浮动自坠
源 自物业管理资料室内墙面瓷砖镶贴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
1、存在现象
用小锤轻击瓷砖墙面,有局部或较大面积的空鼓声,有的甚至脱落。
2、产生原因
①瓷砖在水中浸泡时间不够,致使瓷砖吸收砂浆水分,使砂浆早期脱水;或浸泡后的瓷砖未晾干,镶贴后产生浮动自坠。
②挑选不严,瓷砖本身有隐伤。
③基层不平整,没有事先找平,使镶贴砂浆厚薄不均、砂浆收缩不一致而导致空鼓。
④镶贴砂浆不饱满,在操作时就形成空鼓,有的空在四角,有的空在中心。
⑤镶贴砂浆厚,操作过程中用力不均,或在瓷砖间多敲,促使砂浆沉入,水分上浮,减少了瓷砖与砂浆的粘结力,从而造成空鼓。
⑥镶贴的瓷砖在其砂浆已收水凝固后再进行瓷砖纠偏,造成瓷砖与粘结层脱离。
⑦嵌缝不密实,造成瓷砖脱落。
⑧混凝土基层抹灰空鼓、开裂。
3、防治措施
①瓷砖在使用前必须剔选,对缺楞、掉角、有暗伤以及翘曲变形的都应剔除。
②瓷砖在使用前应用清水浸泡到瓷砖不冒气泡为止,且不少于2小时,待表面晾干后方可镶贴。浸泡时间短,则会影响瓷砖粘结强度。粘贴表面未晾干的瓷砖,容易产生浮动自坠,导致瓷砖空鼓脱落。
③对于平整偏差较大的基层,应事先用砂浆找平,使镶贴瓷砖的砂浆厚度控制在7-10mm左右。
④瓷砖镶贴应随贴随纠偏,严禁在镶贴砂浆受水后再纠偏。
⑤镶贴瓷砖时的每块瓷砖上所抹的砂浆,要估量准确,过多会影响已镶贴的邻块瓷砖,过少易空。对于已上墙的瓷砖,若发现空鼓,应重贴,不得在砖口塞灰。
⑥镶贴瓷砖时可用手轻压,或用小铲木把轻敲,但不宜多敲。
⑦瓷砖镶贴后应及时清理墙面。嵌缝必须密实,防止漏嵌。
《室内墙面瓷砖镶贴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