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房地产资料就上地产社区!
当前位置:地产社区地产学堂法规条例地方法规重庆市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浏览:6337次 /  时间: 01-04 21:40:25  来源:http://www.dichanshequ.com  重庆市

    (六)侵占、损坏、移动防治地质灾害的设施和标志。

    第二十四条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选址的工程项目、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移民工程项目和其他可能引起地质灾害的工程项目,项目业主必须在申请选址前,委托符合国家规定资质条件的评估机构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并在实施前确定可靠的防治地质灾害工程措施设计。

    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受理项目业主报送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后,应对评估单位资质和评估程序是否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查,并在7日内作出书面认定。

    凡没有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或未考虑建设用地条件的,或虽经评估但未经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查认定的,均不得批准用地和建设。凡没有防治地质灾害工程措施设计,或设计不符合要求的,均不得开工建设。

    第二十五条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包括下列内容:

    (一)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危险性;

    (三)工程建设适宜性结论;

    (四)采取防治措施的建议。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机构不得提供虚假评估报告,并对评估报告的可靠性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工程建设项目业主应向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提供工程建设活动中防治地质灾害工程措施和监测的

www.dichanshequ.com 资料。地质灾害监测机构和气象台(站)应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机关提供地质灾害监测资料和相关的气象信息。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国家机关应相互支持、配合。

    第二十七条  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本行政区域内破坏地质环境、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各类活动进行监督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资料。

    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保守被检查单位和个人的技术秘密与商业秘密。

    第四章  成灾处置

    第二十八条  发生重大地质灾害后,当地人民政府应立即报告市人民政府及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并在12小时内书面报告应急处理情

    况。

    工程建设活动直接诱发的地质灾害报市人民政府及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时抄报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九条  地质灾害发生后,由各级人民政府按规定上报,报告灾情必须实事求是,不得虚报、瞒报。

    第三十条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由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认定。灾情评估包括灾害影响范围、人畜伤亡、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灾度评定等。

    第三十一条  地质灾害发生后,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应立即组织镇(乡)人民政府、当地有关部门展开应急调查,核实灾情,排危抢险;动员、组织灾区群众撤离危险区,维护灾区稳定。因工程建设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业主立即组织进行应急抢险治理。

    第三十二条  灾情由各级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对外发布。灾情数据未经核实,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公布。

    第五章  治理

    第三十三条  自然作用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当地人民政府或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治理,受益人应当参与治理。

    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由致害人治理;致害人灭失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负责。两个以上致害人造成的地质灾害,按照过错责任分担治理责任。

    工程建设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由项目业主负责。工程建设项目业主缺乏治理能力的,可报请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治理,所需治理费用由项目业主承担。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协调重大和特大级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镇(乡)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协助做好本行政区域区的地质灾害治理工作。

    地质灾害的

www.dichanshequ.com 等级划分按国家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地质灾害治理责任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提供地质灾害治理所需经费;

    (二)制定或委托制定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三)向有关部门报送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四)承担或委托承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治理责任人拟定的地质灾害治理方案,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规范,按规定的程序报市或区县(自治县、市)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地质灾害治理方案有重大变化的,必须报原审批机关审批。

    第三十六条  申报国家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的项目,由市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上报。

    申报市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的项目,由区县(自治县、市)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受理申请,报市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商市计划、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申报区县(自治县、市)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的项目,由区县(自治县、市)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受理申请,商同级计划、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工程建设活动中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按现有规定程序审批。

    第三十七条  政府投资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除情势特别危急的外,应采取招标投标方式确定项目法人组织实施。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实行建设监理制度。

    第三十八条  承担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及监理业务的单位,必须取得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证书核定的范围内承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设计业务,不得从事相应等级以上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及监理业务,须到市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办理项目登记备案手续。

    第三十九条  国家、市人民政府出资的由自然作用形成的重大地质灾害勘查与治理工程设计,应经市级以上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出资的由自然作用形成的地质灾害勘查与治理工程设计,应经区县(自治县、市)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工程建设项目的勘查、设计及工程建设活动所诱发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勘查、

www.dichanshequ.com 设计,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专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经审批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方案应抄送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因三峡工程蓄水引起的滑坡(含坍岸)、移民迁建区的滑坡、高边坡防治工程,按国家有关部委制定的管理办法执行。

    修改治理工程设计方案必须经原审批机关同意。

    第四十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和建设监理,应由相应资质的施工、监理单位承担,并应有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措施。

    施工单位必须对突发性变异的地质灾害险情制定应急措施。

    第四十一条  自然作用造成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后,由业主组织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必须继续治理。

    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后,应与主体工程一起由业主组织验收,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专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地质

    灾害治理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或未向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主体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竣工验收后,业主单位应当按照《重庆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向城市建设档案馆(室)报送建设工程档案。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发生地质灾害时,拒不采取紧急防范措施的单位或个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标签:重庆市  重庆市法规条例 - 地方法规 - 重庆市

联系本站| 免责声明| 地产学堂| 建筑工程 | 房地产下载| 标准下载| 下载帮助| 网站地图